「嶺南餘韻」八大曲選段  藝術總監 梁素琴「嶺南餘韻」八大曲選段  阮兆輝、羅家英、廖國森 (左至右)「嶺南餘韻」八大曲選段  鄭詠梅、梁煒康、黎耀威、宋洪波、李沛妍 (左至右)「嶺南餘韻」八大曲選段  梁之潔、新劍郎、丁愛蓮 (左至右)「嶺南餘韻」八大曲選段  譚穎倫、黃寶萱、黃學超、阮德文 (左至右)

%E3%80%8C%E5%B6%BA%E5%8D%97%E9%A4%98%E9%9F%BB%E3%80%8D%E5%85%AB%E5%A4%A7%E6%9B%B2%E9%81%B8%E6%AE%B5

2014年7月8至9日 更改演出者

《棄楚歸漢》之〈漂母飯信〉原定由何家耀及鄭敏儀主演,現改由譚穎倫及黃寶萱代替。

嶺南八大曲是由戲台劇本去蕪存菁發展而成的清唱曲本,包括《百里奚會妻》、《辨才釋妖》、《黛玉葬花》、《六郎罪子》、《棄楚歸漢》、《魯智深出家》、《附薦何文秀》及《雪中賢》。八大曲各有獨特唱腔,音樂拍和亦有不同板面、過板和過序,規矩法度相當嚴謹。粤樂曲藝大師梁以忠 (1905-1974) 在1966年於商業電台收錄古腔八大名曲,保存了這份珍貴的傳統曲藝。為搶救這項幾近失傳的嶺南藝術,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發起「嶺南餘韻:八大曲研究及傳承計劃」,推動研究保育工作。配合這項計劃,戲曲節將安排兩場演出,由梁以忠的女兒、著名粤曲唱腔藝術家梁素琴指導,根據商業電台的錄音製作為藍本,重新整理八大曲本之《六郎罪子》,粤劇名伶羅家英、阮兆輝、廖國森、鄭詠梅等以古腔演出,觀眾從中得賞獨特專腔如「罪子腔」、「穆瓜腔」;並安排兩場由優秀粤曲唱家梁之潔、丁愛蓮、紅伶新劍郎與粵劇演員譚穎倫、黃寶萱、黃學超、阮德文演出部份八大曲中精彩選段。

藝術總監 梁素琴
製作統籌 李奇峰


7月8至9日 (二至三) 7:30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黛玉葬花》選唱

〈寶玉怨婚〉

演唱 梁之潔

〈黛玉歸天〉

演唱 丁愛蓮

〈寶玉哭靈〉

演唱 新劍郎
 

《棄楚歸漢》選演

〈漂母飯信〉


秦朝滅亡,陳勝、吳廣、劉邦、項羽並起,漢劉邦,楚項羽,相約中分天下。淮陰韓信事楚,唯項羽暴戾成性,信感非久安之地,張良薦其投漢,遂携母赴漢地,途中母歿,更聞楚兵追殺,遇一樵夫,求指陳倉路向,信為保自身安全,卒殺樵夫。及至漢地,疲累飢渴,遇一漂母(洗衣婦),慧眼識英雄,向信獻飯送金贈駿馬,信感極而去。

主演 譚穎倫、黃寶萱

〈追賢〉


劉邦成為漢王後,任蕭何為丞相,蕭何為劉邦貼榜招賢,韓信往見而未示張良薦書,劉邦覺信貌平庸,似非上將之才,遂委其任運糧官之職,信深感委屈,遂念還鄉務農,蕭何聞之,與夏侯嬰連夜追趕,卒說服信效力劉邦。

主演 阮德文、黃學超、吳立熙
7月30至31日 (三至四) 7:30pm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百里奚會妻》選唱

演唱 阮兆輝
 

《辨才釋妖》選唱

〈衙齋夜讀〉

演唱 梁之潔
 

《六郎罪子》 (全本演出)



北遼白天佐侵犯中原,楊六郎領兵抗敵,六郎派其子宗保出營巡哨,宗保路過穆柯寨,與寨主穆桂英一見鍾情,私自與穆桂英成親。六郎大怒,責其違反軍法,下令將宗保在轅門斬首示眾。經佘太君、趙德芳(八賢王)求情仍不能改變六郎初衷。桂英為救宗保,與穆瓜帶備軍糧下山到宋營,獻上降龍木投靠宋軍,桂英與六郎理論一番,以情打動六郎收回成命,釋放宗保,有情人終成美眷。

主演 羅家英、阮兆輝、廖國森、鄭詠梅、梁煒康、黎耀威、宋洪波、李沛妍


藝術總監

梁素琴

出身曲藝世家。父梁以忠為廣東粤樂曲藝大師,母張玉京(瓊仙)為三十年代的子喉唱家。六歲已在電台播音,演唱古曲《罵玉郎》,後晉身梨園,拜陳錦棠、薛覺先為師,曾隨錦添花、覺先聲等大班演出。同時亦灌錄多張唱片,合唱者除其父外,尚有靚次伯、銀劍影、梁無相、何非凡、任劍輝、伊秋水、陳錦棠、黃千歲、文千歲、新馬師曾、鍾雲山和崔慕白等名家。六十年代在其父為商業電台主持的《古腔八大名曲》中演唱穆瓜、漂母等角色。其獨創之「琴腔」以婉轉跌宕、蘊含書卷氣而著名。

7月8、9日演出者介紹 (排名按演出次序)

梁之潔

已故粤樂曲藝大師梁以忠的幼女、粤劇紅伶暨曲藝界翹楚梁素琴胞妹。自幼對粤曲曲藝耳濡目染,五歲已能登台演唱一曲《山伯臨終》。自小得胞姊點撥唱功,盡得其真傳,擅平喉,專攻梁家家傳解心腔。曾與其姊灌錄粤曲《重溫金粉夢》、《孔雀東南飛》及《荊釵記》。二○一○年進入香港演藝學院修讀中國戲曲表演兼讀文憑課程,習小生。畢業後曾公開演出折子戲《火鳳凰》及《紅綾巧破無頭案之對花鞋》。



丁愛蓮

工子喉。自幼受梁素琴老師及梁母張玉京的歌聲薰陶,愛聽粤樂和古腔粤曲,不自覺地與梁家的腔韻結下了深厚的緣份。二○○五年成為梁門弟子。



新劍郎

上世紀六十年代跟隨名宿吳公俠學藝,後從許君漢學習北派。除演出外,亦積極參與粤劇推廣及幕後製作,曾編寫劇本《荷池影美》、《碧玉簪》、《山東響馬》等。二○○九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頒發嘉許獎章,一二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現任香港八和會館副主席。



譚穎倫

兩歲開始接觸粤劇,三歲加入香港兒童少年粤劇團,師承張寶華、呂洪廣、鄭詠梅、伍卓忠、傅月華、王家玲等學習基本功及古老排場;並隨林錦堂學習唱科。為2013年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戲曲)得主。



黃寶萱

師承吳聿光,父親為著名粤劇演員黃金堂。二○○五年獲頒香港演藝學院深造證書(粤劇)。經常參與各大小粤劇團的演出,表現備受讚賞。○七年自組劇團「粤劇場」,藉製作不同類型的演出,以豐富自己的舞台經驗。近年努力學習樂器、劇本及音樂創作等,並為粤劇雜誌撰寫粤劇專欄。一四年憑《朱買臣.痴夢》獲西九戲曲中心粤劇新星展演的優秀表演獎。



阮德文

先後受業於湛江藝術學校及廣東粤劇學校,二○○八年考入香港演藝學院中國戲曲課程繼續進修,一二年畢業並投身演藝青年粤劇團,工小生及武生。曾演出的劇目有《白蛇傳》、《平貴別窰》、《潞安州》、《幻覺離恨天》、《雙教子》、《灰闌情》、《十八相送》、《金釧龍鳳配》等。



黃學超

一九五七年考入廣西南寧市邕劇團,初拜文武英、李名揚為師。後再到武漢市京劇團進修,其間得著名京劇大師高盛麟、郭玉昆等悉心教導,及後任南寧市粤劇團團長至退休。八三年被中央文化部授予尖子演員稱號,八四年成為國家一級演員。從藝四十多年曾主演過多齣邕劇、現代戲。近年赴港定居,曾參與東昇、鳳笙輝、新群英、鳴芝聲等劇團演出,擔任二武、二邊角色。



吳立熙

自小跟隨黃綺雯學習粤曲,先後跟隨楊明、何家耀學習京崑身段和粤劇古老排場。畢業於八和粤劇學院青少年粤劇演員訓練課程,曾演折子戲《長坂坡》、《八大錘》、《蘆花蕩》等。


製作人員

音樂指導 吳聿光
擊樂指導 宋向民
伴奏 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音樂科樂隊
舞台監督 梁煒康
燈光佈景 廣興舞台佈景製作公司

7月30、31日演出者介紹 (排名按演出次序)

阮兆輝

初隨名宿新丁香耀學習粤劇,後拜名伶麥炳榮為師。一九九一年獲香港藝術家年獎,九二年獲頒授勳銜,二○○三年再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成就獎,又曾應邀赴倫敦作御前演出。致力推廣傳統戲曲,曾製作《趙氏孤兒》、《十五貫》等名劇及編寫《長坂坡》、《四進士》、《呂蒙正.評雪辨蹤》、《文姬歸漢》等。一二年獲香港教育學院頒授榮譽院士。現任香港八和會館副主席。



梁之潔

已故粤樂曲藝大師梁以忠的幼女、粤劇紅伶暨曲藝界翹楚梁素琴胞妹。自幼對粤曲曲藝耳濡目染,五歲已能登台演唱一曲《山伯臨終》。自小得胞姊點撥唱功,盡得其真傳,擅平喉,專攻梁家家傳解心腔。曾與其姊灌錄粤曲《重溫金粉夢》、《孔雀東南飛》及《荊釵記》。二○一○年進入香港演藝學院修讀中國戲曲表演兼讀文憑課程,習小生。畢業後曾公開演出折子戲《火鳳凰》及《紅綾巧破無頭案之對花鞋》。



羅家英

自八歲開始接受父親羅家權的嚴格培訓,學習基本功架,唱做技巧則師承伯父羅家樹及叔父羅家會;曾先後問藝於粉菊花、呂國銓、劉洵及梁素琴。創作的新劇眾多,如《章台柳》、《蟠龍令》、《狄青》、《萬世流芳張玉喬》、《曹操與楊修》等十數齣,更把莎士比亞名劇《馬克白》及《李爾王》,改編成粤劇《英雄叛國》及《李廣王》。二○一○年改編《德齡與慈禧》,展現了高度的編導能力。一二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一三年獲頒世界傑出華人獎及美國北方大學榮譽博士。



廖國森

香港八和粤劇學院第一屆學員,曾隨任大勳學習北派及王粤生學習唱腔。隨後加入雛鳳鳴劇團,曾演《辭郎洲》、《李後主》、《英烈劍中劍》、《蝶影紅梨記》等劇,又隨該團前往美加及澳洲等地演出。近年經常參與各大劇團擔演武生。



鄭詠梅

工花旦,師承名伶羅家英、李寶瑩及掌板大師姜志良,學習粤劇舞台功架及鑼鼓,亦從劉建榮等學習粤劇唱腔,其後隨多位京劇老師學習北派及身段,是一位文武兼備的粤劇演員。一九八八年自組金玉堂粤劇團,經常在各大會堂演出。除活躍於港、澳粤劇舞台外,亦經常到星、馬演出。二○○一年遠赴柏林參加「中國節」演出。



梁煒康

自小秉承父親梁漢威真傳,戲曲知識豐富。近年隨阮兆輝學習傳統粤劇之排場演藝精髓,除演出外,對導演、舞台監督、燈光、音樂及佈景設計等各範疇均有豐富的經驗。近年努力專注丑生行當,不論花臉、彩旦、鞋皮丑、文武老生、小花臉,演來均得心應手。



黎耀威

九歲開始學習粤劇,曾跟隨文禮鳳、潘細倫、韓燕明習藝,其後更拜文千歲為師。經常參演各大劇團演出,無論花臉、鬚生、小生都演得出色。二○一○年獲粤劇青年演員飛躍進步獎(生角),一一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戲曲)。



宋洪波

修畢香港演藝學院全日制深造文憑(粤劇)課程,師承劉洵、許堅信、張世杰等。曾擔演《群英會》、《呂布與貂嬋》、《甘露寺》等,亦曾參演《乾坤鏡》、《盜御馬》等大型製作,並多次隨學院外訪演出。



李沛妍

遺傳父親李奇峰、母親余蕙芬對粤劇的熱情,更與羅家英、汪明荃結誼,得誼父母執手傳藝。曾跟隨鍾麗蓉、薛亞萍及李美花學習唱腔,又隨楊敏學習基本功和武打身段,以及俞美娣學習文場身段。在美國衛斯理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於二○○二年全身投入學習粤劇,由○七年初踏台板飾演《帝女花》五十周年紀念青年版的長平公主,至演出《再世紅梅記》、《紫釵記》、《秋雨菱花姊妹情》、《梟雄虎將美人威》及《德齡與慈禧》,積極實現成為職業演員的志願而努力。除演出外,亦致力於翻譯粤劇劇本,多方面推廣粤劇藝術。


製作人員

擊樂領導 高潤權
音樂領導 高潤鴻
舞台監督 梁煒康
燈光佈景 廣興舞台佈景製作公司
道具服裝 金儀粤劇服裝公司

嶺南八大曲

嶺南八大曲是由戲台劇本去蕪存菁發展而成的清唱曲本,現存曲本包括《百里奚會妻》、《辨才釋妖》、《黛玉葬花》、《六郎罪子》、《棄楚歸漢》、《魯智深出家》、《附薦何文秀》及《雪中賢》。八大曲中各有獨特的專屬唱腔,例如「罪子腔」、「穆瓜腔」;音樂以「五架頭」拍和,即二弦、提琴、月琴、三弦和掌板,包含不同的板面、過板和過序,規矩法度相當嚴謹。現今粤曲所用的腔口、板面皆以八大曲為典範,足見八大曲對粤樂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粤樂曲藝大師梁以忠(1905-1974)在一九六六年於商業電台收錄古腔八大名曲,保存了這份珍貴的傳統曲藝。為搶救這項幾近失傳的嶺南藝術,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發起「嶺南餘韻:八大曲研究及傳承計劃」,推動研究保育工作。為配合這項計劃,由梁以忠的女兒、著名粤曲唱腔藝術家梁素琴指導,根據商業電台的錄音製作為藍本,重新整理八大曲本之《六郎罪子》及八大曲中的其他精彩選段,令傳統古腔活現舞台。



梁以忠(1905-1974)

粤樂曲藝界大師級人物,精通各種樂器,如二弦、二胡、小提琴、嗩吶、三弦、擊樂等;並為出色的唱家,把粤謳腔口融入梆簧中而創立了獨特的「解心腔」,現在的粤曲唱腔不論平喉或子喉,或多或少都受到梁以忠的影響;他更是一位音樂創作人,創作了多首廣受歡迎的廣東音樂小曲和撰寫粤曲。梁氏畢生致力於發揚粤曲和保留優良傳統曲藝,其中之一大貢獻是在一九六六年於商業電台收錄古腔八大名曲,把這幾近失傳的嶺南曲藝保留下來,以供後學。



7月8至9日 (二至三) 7:30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舞台

seatplan

票價  price$220 price$160




7月30至31日 (三至四)7:30pm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舞台

seatplan

票價  price$360 price$280 price$200 price$120


  • 唱詞附中文字幕及英文故事大綱
  • 附設其他延伸活動,詳情請參閱延伸活動版面
  • 每場演出長約2小時30分鐘,包括中場休息15分鐘


節目查詢 2268 7325
票務查詢 3761 6661
信用卡電話訂票 2111 5999
網上訂票 www.urbtix.hk

按此瀏覽有關購票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