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嘉崑劇團  《張協狀元》 林媚媚(中)浙江永嘉崑劇團  《琵琶記 • 吃飯、吃糠》  劉文華浙江永嘉崑劇團  《單刀赴會》  張玲弟 (左),  劉漢光 (右)浙江永嘉崑劇團  《荊釵記 • 見娘》  黃宗生、林媚媚、呂德明 <span class='caption-small'>(左至右)</span>浙江永嘉崑劇團  《琵琶記 • 描容別墳》  劉文華浙江永嘉崑劇團  《西廂記 • 佳期》  南顯娟、由騰騰、杜曉偉 (左至右)浙江永嘉崑劇團  《張協狀元》  張勝建、由騰騰、劉漢光 (左至右)

%E6%B5%99%E6%B1%9F%E6%B0%B8%E5%98%89%E5%B4%91%E5%8A%87%E5%9C%98

2014年7月18日 劇目更改

演員金海雷因健康理由未能參與演出,原定折子戲《釵釧記‧相約、討釵》現改由騰騰演出《孽海記‧思凡》,敬請留意。

永嘉崑劇,又名溫州崑劇,流行於浙江東南沿海地區。温州是南戲的發源地,又是海鹽腔的流行區域,因此永嘉崑劇保留古南戲的格局,其聲腔的某些特點也與「體局靜好」的海鹽腔風格相近。永崑表演富濃郁生活氣息,為「草崑」代表之一,源用崑曲曲牌腔格,語言方言化,音樂亦較通俗,不作「水磨」,與細膩的「正崑」有著明顯分野。永崑上世紀卻幾近滅絕,浙江永嘉崑劇團為現存唯一專業於永崑藝術的劇團。宋元南戲代表作《張協狀元》,保留一人分演多角的格局,判官和小鬼既是旁觀者,又是評論者,更是張協內心鬥爭的外化象徵,團圓喜劇同時揭露古代女性意志與命運相背的悲劇意味。老藝術家林媚媚、黃宗生、呂德明及一眾優秀演員將主演多齣經典折子戲,呈現樸實真摯的永崑氣息。

7月17日 (四) 7:30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張協狀元》

《永樂大典》中有記載的最早南戲劇本,永崑改編的版本呈現一人分演多個角色、以人作道具、在台上換衣服、演奏等古老南戲的表演元素,讓觀眾一睹南戲的演出風格和特色。

書生張協進京赴考途中遇盜,衣食無著,幸得寄居古廟的貧女相救,鄉鄰大公撮合二人結為夫婦。張協赴考得中狀元,貧女上京投靠張協,卻被拒之門外。貧女含冤返回古廟,張協趕至古廟將貧女殺傷,賴樞密使王德用相救,並收為義女。此前王德用欲招贅張協被拒,其女勝花一病不起。王以貧女許張協,張協欣然受命,洞房之夕,貧女痛斥張協負心,經大公等人勸解,二人言歸於好。

主演 林媚媚、由騰騰、王成虎、呂德明、張勝建、劉漢光
7月18日 (五) 7:30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折子戲

《琵琶記‧吃飯、吃糠》

劇目自清代以來一直盛演不衰。趙五娘把僅有的兩碗淡飯孝敬公婆,自己則躲到廚下吃糠,突然喉間哽住,這時她把碗放到頭頂,用筷子在碗中連連下頓,襯以聲聲淒惻的冷鑼,趙五娘伸長脖子不住吞咽,淚珠漣漣,率真的演繹,令人心酸。

蔡伯喈上京趕考音訊杳無,陳留郡連年災荒,趙五娘將服飾典賣,換米孝敬公婆,自食糟糠。婆婆卻疑她背地裡吃好東西,後發現媳婦吃的是糠,悔恨不已。

主演 劉文華、張勝建、馮誠彥、張玲弟


《西廂記‧佳期》

此折充份表現崑劇載歌載舞的特色。紅娘絞系狀的切步和擺腰動作,既有嗔怒,又顯柔美;唱【十二紅】時的身段舞蹈變化多姿。

書生張珙自見崔鶯鶯之後,朝夕思念。崔之丫環紅娘知情後,多次為雙方撮合,使張珙和崔鶯鶯得遂心願。

主演 由騰騰、南顯娟、杜曉偉


《琵琶記‧描容別墳》

趙五娘為正旦代表角色之一,須演出激越悽愴的蒼涼之美,其唱腔表演皆具獨特之處。在描容、哭畫、拜別、囑託等情節中,盡見趙五娘與張大公的悲傷之情。

自蔡公、蔡婆吃糠噎死後,趙五娘決心赴京尋夫,臨行前用筆墨畫下二老淒苦遺容,張大公得知後以錢物資助,並於兩老墳前為其送行。

主演 劉文華、張玲弟


《孽海記‧思凡》

獨腳戲,旋律優美流暢,身段繁重,姿態多變,為崑劇舞台上常演劇碼。

少女趙氏,幼入仙桃庵為尼,法名色空,不甘空門寂苦,追求凡俗生活,逃下山去。

主演 由騰騰


《玉簪記‧秋江》

與其他劇種不同,永崑演〈秋江〉的主角並非潘必正和陳妙常,而是老船公和小船公。此劇將永嘉當地真實船工划船動作運用到舞台上,在農村演出中廣受歡迎,成為永崑常演劇目之一。

戰亂之際,陳妙常落入女貞觀為道士。書生潘必正因科考不第,無顏回家,到女貞觀投奔其身為女貞觀住持的姑母。潘陳二人一見鍾情,互通情愫,姑母發覺後,潘必正被逼再赴科考。陳妙常得知,僱舟追趕潘生,向他表白自己矢志不渝的愛情。

主演 黃苗苗、杜曉偉、劉漢光、呂德明、李文義
7月19日 (六) 7:30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折子戲

《荊釵記‧拷婢》

元代柯丹丘《荊釵記》裡的一折,坊間鮮有演出,永崑卻堅持保留存演。此折情節簡單但包含著一個通俗易懂的典故:「打丫環、映小姐」,於民間廣為流傳。

貢元錢流行見王十朋聰明好學,便將自己女兒玉蓮許配給他。王十朋家道貧寒,其母以荊釵為聘。十朋得中狀元,丞相欲招贅為婿,十朋不從,卻被篡改家書,害玉蓮投江,被錢載和救起。〈拷婢〉一折述玉蓮的義父錢載和因懷疑玉蓮與梅香有事相瞞,拷問丫環梅香。

主演 南顯娟、由騰騰、馮誠彥


《荊釵記‧見娘》

永崑最具代表性的折子戲之一,永崑小生運用其特有「麻雀步」及帽翅抖動等動作,營造心潮如湧、跌宕不平的氣氛。三位永崑老藝術家恢復合演此一名折,自是難得。

王十朋家書被改,姚氏誤認他招贅丞相府,投江自盡。王母堅信兒孝義,上京尋兒。十朋見娘到京,驚喜之餘不見妻子到來,探問之間,母言語支吾,心中更加疑惑。最終從母袖子裡掉下孝頭繩,方知妻投江原故,悲痛欲絕。

主演 林媚媚、黃宗生、呂德明


《折桂記‧牲祭》

永崑特有劇碼,表演風格粗獷質樸,與傳統崑曲大相徑庭。此折內容和演繹都很有「地氣」,草根味濃郁,平易近人的演出在農村格外受歡迎。

十八年前,丫環佩芝受員外污辱,產下一子,夫人認為己出,將佩芝打入灶房。十八年後,其子中狀元榮歸省親,佩芝喜不自勝,以為子不嫌母賤,親生子必定來認娘,不料等待她的卻是更大的不幸和辛酸。

主演 劉文華、黃苗苗、由騰騰、張勝建、李文義


《單刀赴會》

《三國演義》中的一折,鮮明刻劃了關羽有勇有謀、敢作敢為的形象。永崑以其獨特的唱腔形式,配以北派武功演出,使關羽的英雄形象更為突出及完整。

劉備向孫權借駐荊州,歷久未還。魯肅設宴邀請守將關羽。關羽僅帶周倉一人,單刀赴會。魯肅在宴前索取荊州。關羽斥責魯肅不應埋設伏兵,反將魯肅捉住,魯肅只得作罷,關羽遂鼓帆而去。

主演 張玲弟、劉漢光、馮誠彥

劉文華

永嘉崑劇骨幹演員,工旦。曾得永崑老藝人周雲娟、陳方魁、張仁傑及李冰悉心傳授,繼承了永崑獨特的表演特色。後曾隨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華文漪、周志剛學習。多次在全國、省、市戲劇會演中獲得一等獎、優秀表演獎,曾獲浙江省第十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第四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等。



張玲弟

工武生,基本功扎實,台風嚴謹,於《單刀赴會》、《琵琶記》等劇碼中擔任主演,並執行導演《十五貫》、《白蛇傳》、《小商河》、《百花公主》及《竇娥冤》等作品。2009年獲浙江省崑曲中青年演員大賽金獎。



林媚媚

著名永嘉崑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工小生。畢業於溫州專區首屆戲劇訓練班,師承楊永棠、楊銀友。曾獲溫州市第七屆藝術節表演一等獎、首屆崑劇藝術節匯演優秀表演獎。



王成虎

國家二級演員,曾獲溫州市戲劇匯演表演一等獎、溫州市戲劇節表演一等獎、浙江省戲劇節表演二等獎及首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



黃宗生

生於梨園世家,工小花臉,師承朱寶貴、王傳淞。代表劇碼有《酒樓殺場》、《殺狗記》、《蝴蝶夢》、《張協狀元》等,先後獲得文華獎及省、市戲劇節表演獎。



呂德明

工老生,省級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師從老藝人張金富、楊永棠,演出傳統本戲有《荊釵記》、《琵琶記》、《繡襦記》等。多年來悉心培養學生,傳授永崑表演藝術,積極參與演出。



由騰騰

畢業於山東省藝術學院,工花旦、閨門旦。師承胡錦芳、劉文華、張玲弟等。曾獲全國崑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十佳新秀、溫州市第十一屆戲劇節表演一等獎 、溫州市青年演員大賽金獎、浙江省第十一及十二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浙江省新松計劃青年戲曲演員大賽二等獎、第五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等。



杜曉偉

畢業於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工小生,師承林媚媚。曾參加全國崑曲小生研修班,於《白蛇傳》、《十五貫》、《金印記》等劇碼扮演主要角色。曾獲溫州市演員大賽新人獎。

浙江永嘉崑劇團

成立於1954年,原稱溫州巨輪崑劇團,1957年更名為浙江永嘉崑劇團(永崑),為全國唯一繼承古老永嘉崑曲藝術的演出團體。長期扎根民間的永崑具平民氣質,表演風格莊諧並存,粗放與婉約兼顧,部份演出劇碼更是全國獨一無二。劇團曾一度被撤銷解體,至1999年在老藝人努力下,集研究與演出於一體的永嘉崑曲傳習所才得以重新成立。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首批人類口頭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2005年永嘉崑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劇團恢復並擴大了編制,先後兩次公開招生,為演員陣容注入新血。劇團重組至今,已編排傳統大戲十一本,折子戲三十多齣,代表劇碼有《張協狀元》、《琵琶記》、《荊釵記》、《折桂記》、《金印記》等,多齣經典折子戲被拍成錄像由中國崑曲博物館收藏,並相繼出版了《永嘉崑劇》、《〈張協狀元〉評論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永嘉崑劇卷》、《永嘉崑曲十年》等著作。劇團連續五屆參加中國崑劇藝術節匯演,屢獲獎項。

7月17至19日 (四至六) 7:30pm

油麻地戲院劇院

舞台

seatplan

票價  price$280 price$200 price$120


  • 附中英文字幕
  • 附設其他延伸活動,詳情請參閱延伸活動版面
  • 每場演出長約2小時15分鐘,包括中場休息15分鐘


節目查詢 2268 7325
票務查詢 3761 6661
信用卡電話訂票 2111 5999
網上訂票 www.urbtix.hk

按此瀏覽有關購票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