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八和会馆 — 经典粤剧庆回归
《观音得道》、《香花山大贺寿》

节目介绍


香港八和会馆倾全力集全行精英,以1966年演出的泥印本剧本及录像资料为蓝本,重现半个世纪前在九龙城沙浦道戏棚一气呵成上演经典剧目,以几出粤剧经典为特区庆祝生日。《观音得道》以民间流行的观音传说为基础,搬演妙庄王之女妙善修成正果,得道为观音的故事;接连演出三出例戏:《香花山大贺寿》、《加官》、《天姬送子》,例戏历史悠久,当中所包涵的曲词、唱腔、表演功架均是粤剧的最早演出形式。《香花山大贺寿》为传统吉祥例戏,此剧演出阵容及场面庞大,描述众仙向观音贺寿,当中有不少古老表演程式,例如「仙女字舞」、「降龙架」、「伏虎架」、「韦驮架」等。在传统功架的表演外,更有一些神仙幻化的特别情节,如「爆桃」、「洒金钱」等。久未搬演的「插花」场口更是演出的亮点,超过三十多位武行演员,齐心协力重现「插花」的多款样式,殊为珍贵。是次演出不单云集本地的精英演员,包括香港演艺学院的师生,更邀请到广东及澳门的嘉宾同行,阵容盛极一时,老中青演员合力重现经典演出,让文化瑰宝得以承传。

香港八和会馆 — 经典粤剧庆回归
《观音得道》、《香花山大贺寿》

节目详情

6月30日 (五)
7月1日 (六)
7月2日 (日)

 

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6月30日及7月2日 (五及日) 晚上7:30
7月1日 (六) 下午2:30


《观音得道》

以民间流行的观音传说为基础,搬演妙庄王之女的故事。观音传说最先完备于元人管道升的《观音大士传》,观音为西土妙庄王的幼女,后于香山修道。妙庄王之女传说极为盛行,世人皆信妙庄王之女妙善为观音的前身。粤剧《观音得道》伊始于妙庄王寿辰,众卿家贺寿,惟妙庄王因三女妙善尚未成亲而满怀心事。妙善公主一心向佛,不管尘世事。大将韦驮军功受赏,妙庄王许配妙善予他,惟妙善修书告别。妙善在神仙的相助下,通过了铁柱成针、竹篮担水的考验,终得老尼收留学道。妙庄王大怒,下令烧寺院。与此同时,达摩下凡,化身书生考验妙善。妙善修成正果,得道为观世音,妙庄王等见此,相继弃繁华入道,太监宫女回朝登位。

 

例戏

按粤剧传统,在特定的节庆、场合,戏班例必要搬演特定的剧目,作为正式演出前的「开场戏」,这些特定的剧目,就是例戏。传统例戏大多与祭祀、酬神有关,有既定的演出程式,常见的例戏如:《八仙贺寿》、《六国大封相》、《香花山大贺寿》、《加官》、《天姬送子》等。戏行传统以搬演「例戏」《香花山大贺寿》来庆贺神诞,如:华光诞、谭公诞、田窦二师诞、张五先师诞等。

 

《香花山大贺寿》

《香花山大贺寿》描述众仙向观音贺寿,场面华丽热闹,故事角色全为神仙道佛人物,按出场序为:八仙、仙女、孙悟空、四海龙王、三圣母、观音、大头佛、降龙、伏虎、韦驮、曹宝、桃心,当中有不少古老表演程式,例如:「仙女字舞」、「降龙架」、「伏虎架」、「韦驮架」等,更有一些神仙幻化的特别情节,如:「观音十八变」、「爆桃」、「洒金钱」等。曹宝「洒金钱」一节,曹宝大洒象征吉祥的仿古钱币,吉庆气氛洋溢全场。香港八和会馆于每年农历九月廿八日的华光先师宝诞,必定全行同心演出《香花山大贺寿》。保留粤剧独有的传统及仪式是抢救及保护粤剧传统技艺的重要工作。据学者林万仪小姐的考证,迄今所见最早有关演出《香花山大贺寿》的文字记录是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4月23日《香港华字日报》的戏班广告。当日是庚子年三月廿四田、窦二师诞,「瑞升平」在高升戏园上演《香花山大贺寿》。《香花山大贺寿》在上世纪其中一次最大型公演是1966年由当时八和主席名伶梁醒波发起,集全行之力在九龙城沙埔道戏棚演出。

 

《加官》

《加官》又称《跳加官》,由一名演员戴白色面具扮演天官,并身穿圆领,头戴纱帽,右手抱笏。演员向观众展示写上「合境平安」、「生意兴隆」、「万事胜意」或「万寿无疆」等吉祥语句的红布条(行内叫「加官条」),象征「天官赐福」的意思。据学者林万仪小姐的考证,迄今可见《加官》在香港演出的最早记录: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六日(1872年10月17日) 《申报》报导,俄国皇子在1872年9月30日在香港升平戏院看戏,「演《指日加官》出目,随演《六国封相》。」

 

《天姬送子》

「送子」是搬演董永与仙姬七姐结合,但为玉帝逼令分开,七姐产下孩儿送回董永抚养的故事。「送子」又分《大送子》及《小送子》,是次的演出为《大送子》。《大送子》以七位仙女上场眺望凡间开始,董永高中状元游街,七姐把孩子送回董永。董永接过孩子,夫妇互诉离情,再次以仙凡为界,从此永远分别。当董永在仙姬群中找寻妻子,六位仙姬以「反宫装」表演在瞬间中的变身幻化,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据学者林万仪小姐的考证,粤班在十九世纪中叶已经表演天姬反宫装。杨恩寿在同治四年十二月初三(1866年1月19日)的日记中记述旅居广西时,曾于广东会馆观看天姬反宫装,更指出:「盖粤俗出场必演《天姬送子》故事」。由此可知,「反宫装」在一百五十年前已见于粤班的演出。

 

演员表(排名按出场序)

《观音得道》

妙庄王︰廖国森、吕洪广
皇后︰高丽
大公主︰琼花女
大驸马︰柳御风
二公主︰李沂洛
二驸马︰关凯珊
妙善︰陈好逑(6月30日、7月1日)、陈韵红(6月30日)、曾慧(7月1日)、王超群(7月2日)、谢晓莹、王洁清、徐月明、李沛妍
韦驮︰李龙、彭炽权、阮德文、谭颖伦
达摩︰温玉瑜
师太︰陈雪艳
书生︰梁兆明(6月30日)、吴仟峰(7月1日)、阮兆辉(7月2日)
大太监︰文宝森
大宫女︰黄葆辉
黄门官︰林汶声
文武大臣︰温子雄、苏永江、陈荣贵、钟飓文、王水仙、文俊声
宫灯、御扇︰吴思颕、周洛童、李晴茵、林贝嘉
宫女︰陈楚君、梁非同、吴思颕、周洛童、李晴茵、林贝嘉
太监︰梁剑鸣、许家琪、陈元心、郭俊亨
尼姑︰张宛云、曹采意、邝纯茵、谢洁华
小鬼︰蔡之崴、苏钰桥
卫士︰文俊声、陈元心、王水仙、梁剑鸣
仙童︰温子雄、郭俊亨
三头六臂︰梁非同、胡敏嘉、陈玬橦

— 中场休息十五分钟 —

《香花山大贺寿》
《加官》
《天姬送子》

汉钟离︰钟飓文
吕洞宾︰司徒翠英
张果老︰黄学超
曹国舅︰莫醒麟
铁拐李︰一点鸿
韩湘子︰龙玉声
蓝采和︰千珊
何仙姑︰蔡婉玲
仙女(排名按笔划序)︰王希颕、文雪裘、王洁清、江廷燕、李沛妍、吴思颕、吴敏婷、李晴茵、吴颖霖、林贝嘉、林芯菱、周洛童、林颖施、徐月明、莫心儿、 梁心怡(6月30日、7月2日)、梁非同、陈玬橦、张宛云、曹采意、陈纪婷、陈楚君、梁燕飞、黄若宁(7月1日)、黄葆辉、云燕伶、楚令欣、郑咏梅、卢丽斯、邝纯茵、谢洁华、谢晓莹、琼花女
东海龙王︰剑麟
南海龙王︰朱兆壹
西海龙王︰苏永江
北海龙王︰陈荣贵
鱼︰陈元心
虾︰郭俊亨
龟︰吴立熙
蚌︰李沂洛
龟灵圣母︰梁绮莲
普陀圣母︰黄宝萱
梨山圣母︰叶文笳
孙悟空︰王志良
猴子︰香港八和会馆銮舆堂龙虎武师、广东粤剧院武师
观音︰尹飞燕(6月30日、7月1日)、谢雪心(7月2日)
善财童子︰黄可柔
龙女︰吴思颖
大头佛︰梁炜康(6月30日、7月1日)、黄君林(7月2日)
降龙︰李秋元
伏虎︰洪海
韦驮︰李龙(6月30日)、罗家英(7月1日)、梁兆明(7月2日)
龙、虎︰香港八和会馆銮舆堂龙虎武师
将军︰谭颖伦
丞相︰陈泽蕾
推车︰楚令欣
渔夫︰吴立熙
樵夫︰袁缨华
农夫︰郭俊亨
书生︰柳御风
招财童子︰袁善婷
进宝童子︰温子雄
曹宝︰尤声普(6月30日、7月1日)、廖国森(7月2日)
桃心︰罗逸徽
天官︰吕洪广
董永︰新剑郎(6月30日)、阮兆辉(7月1日)、罗家英(7月2日)
担伞︰温玉瑜(6月30日)、文宝森(7月1日)、剑麟(7月2日)
送子︰陈嘉鸣(6月30日)、郑咏梅(7月1日)、邓美玲(7月2日)
抱仔︰王洁清
六仙姬︰
6月30日︰李沛妍、林芯菱、林颖施、陈玬橦、黄葆辉、楚令欣;
7月1日︰文雪裘、李晴茵、徐月明、梁非同、梁燕飞、琼花女;
7月2日︰王希颖、徐月明、吴敏婷、梁心怡、陈纪婷、卢丽斯
杀手裙︰文华(6月30日)、文剑斐(7月1日)、刘惠鸣(7月2日)、艺青云、关凯珊、柳御风
百足旗︰王水仙、梁剑鸣、许家琪、文俊声
〈九转〉、〈梁洲序〉及〈三春锦〉幕后大合唱︰千言、梁芷萁、芯融及一众演员
武师(香港)︰韩燕明、剑英、蔡之崴、元武、尹威权、宁哲辉、苏永池、苏钰桥、苏钰子、曹德宝、吴国华、邝紫煌、邝成军、赤 介、莫华敏、符树旺、徐俊杰、王颖新
武师(广东)︰周忠廉、苏国进、黄子运、樊观华、李志航、潘金龙、陈华生、王燕飞、李德浩、卢江、王科、林飞鸿、符卓彦、王业裕、徐济开、苏临轩

 

 

节目长约3小时,包括中场休息15分钟。

 

资料由香港八和会馆提供

香港八和会馆 — 经典粤剧庆回归
《观音得道》、《香花山大贺寿》

制作人员


统筹「经典粤剧庆回归」有感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纪念,粤剧作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表演艺术,我们集合了全行台前幕后的力量,献上「经典粤剧庆回归」大型盛演。

香港保留了粤剧最传统及丰富的表演元素,近数十年来经过一众前辈的努力,加上天时、地利、人和,让这项珍贵的传统表演艺术得以在香港扎根、保存及承传给新一代。

《香花山大贺寿》是本港经典的传统例戏之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已在香港不同地方公演,至今每年八和都会公演此剧,庆祝华光先师宝诞。1966年,在九龙城沙浦道戏棚曾一气呵成上演几个经典剧目,包括《观音得道》及《香花山大贺寿》,为当时香港粤剧界的盛大演出,我们这一代艺人当时有幸参与该次演出。当时演出更有拍成影片,惟不少珍贵片段遗失,现存的版本只保留了原来演出约六成的片段。

适逢是次演出在回归纪念日上演,我们藉此机会重新整理《观音得道》的剧本,动员全行百多位老、中、青演员参与这场盛事,同心庆贺。我们亦希望团结粤剧同行,保留及承传这珍贵传统,让广大观众有机会观赏到传统粤剧瑰宝。

在坊间有不同关于观音的传说,其中《观音得道》一剧以民间流行的观音传说为基础, 搬演妙庄王之女妙善修成正果,得道为观音的故事,这故事在粤剧及南中国也相当流行。剧中观音重情重义、孝道,以及导人向善的襟怀为人景仰,是一个精神象征。

今次演出的其中一个亮点,是邀请了在1966年演出饰演妙善公主的陈好逑女士,再度演绎妙善将铁柱磨成针一幕,大家可一睹逑姐五十年来风彩依然的精湛演出。在《香花山大贺寿》,亦有幸邀请到尤声普先生饰演曹宝一角,而久未搬演的「插花」环节, 更特别邀请到来自广州的广东粤剧院的多位武师联同香港武师共三十多人一同演出, 齐心协力重现「插花」的多款样式,殊为珍贵。「摆花」环节更首次安排三十二位花旦饰演仙女,表演传统中国字舞,展现不同祝福语句,祈求香港和谐安定,生活幸福快乐,社会发展百花齐放。

「经典粤剧庆回归」是香港粤剧界近年来最大型的演出之一,台前幕后参与者超过二百人。在此感谢演出统筹小组成员包括:李奇峰、阮兆辉、李龙、新剑郎及龙贯天多月来的努力付出,以及八和理事会的支持,在汪明荃主席的领导下,让各项演出筹办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今次演出亦特别邀请了来自广东的彭炽权先生及澳门曾慧女士来港演出,省港澳三地一同合作呈献是次大型盛演,亦代表三地血浓于水。希望各位观众观赏各位演员落力演出之余,亦欣赏到粤剧传统的丰富表演元素,珍惜这项富香港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港八和会馆回归演出统筹小组代表
罗家英

 

香港八和会馆回归演出统筹小组︰罗家英、阮兆辉、李龙、新剑郎、龙贯天、李奇峰

制作经理︰黄肇生、林克辉、林群翎

舞台监督︰孟锦全、苏志昌、郑瑞华

音乐领导/《香花山大贺寿》牌子唱腔指导︰高润鸿

击乐领导︰高润权

武术指导︰韩燕明

编舞︰杨志谷

布景及灯光︰广兴舞台布景制作公司

服装道具︰金仪戏剧服装有限公司

总务︰陈健一、陈芳芳

摄影︰周嘉仪、王梓静

 

参与机构︰广东粤剧院、广东八和会馆、香港演艺学院

剧本/曲本整理︰罗家英

剧本整理助理︰黄宝萱

 

香港八和会馆谨此鸣谢以下人士对是次制作的协助︰尤声普、蔡艳香、翠红、钟哲平、叶兆柏、刘家荣、谭兆威、林万仪

香港八和会馆 — 经典粤剧庆回归
《观音得道》、《香花山大贺寿》

剧团简介


香港八和会馆

香港八和会馆成立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广东粤剧从业员的专业组织,至今已一百三十多年历史。1953 年,香港八和会馆注册成立,以弘扬传统粤剧艺术为宗旨,不单积极向公众推广粤剧,也关注粤剧演员及从业员的专业发展和承传工作。香港八和会馆致力服务同业,亦十分重视培育新人,1980 年成立「香港八和会馆粤剧学校」;1996 年, 学校注册为「八和粤剧学院」及成为慈善团体。香港八和会馆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并于2009 年成为慈善团体。现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油麻地戏院场地伙伴。

 

主席的话

香港八和会馆是粤剧专业人员协会,于1953年成立,与香港一同成长。八和不单经历了戏行不同阶段的发展,也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的大小事件,包括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等具历史意义的创举。

在过去的六十四年,因应业界需要和社会环境变迁,八和有不同的发展重点。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及粤剧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区政府正视粤剧的发展及关顾业界的需要。硬件方面,粤剧的演出场地及配套有了很大的改善;软件方面,在政府的支援下,八和开始了大规模的承传工作。2008年,八和为配合发展需要,重新检视八和粤剧学院的定位,制定发展策略,推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课程:「粤剧编剧班」、「青少年粤剧演员训练班」,有系统地培训编剧及青少年演员。2009年,八和成功注册成为慈善团体,希望能进一步推行承传及推广的工作。2012年,在粤剧发展基金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支持下,推出「油麻地戏院场地伙伴计划:粤剧新秀演出系列」,借着筹划每年超过一百场演出,全方位地培训台前幕后的新一代接班人。该计划现已推行五年,筹划了六百六十四场演出,当中超过一百四十出文武兼备的剧目。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八和的承传工作有了初步的成果,一班新秀演员广为观众所认识,新一代的编剧人材亦陆续发表不少新作品。衷心祈盼我们的老倌和新秀,能在将来西九戏曲中心的舞台上,向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本地粤剧的精萃。

承传,先承后传,八和非常重视年轻演员对古老例戏、排场等粤剧瑰宝的学习。古老例戏、排场是重点传授项目,亦会多安排新秀进行相关演出。今次庆贺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的大型演出,八和集合全行力量献演「经典粤剧庆回归」。除了展示粤剧界的实力,这个演出也是八和承传工作的成绩单。首先是整理《观音得道》和例戏《香花山大贺寿》的剧本和演出,当中包括重构不少「几近失传」的场口和牌子( 唱段), 如:「插花」环节、古曲《九转》、《梁洲序》、《三春锦》等。此外,八和特别邀请老、中、青演员一同参与演出,除了是三代演员的大检阅外,更让年轻演员通过与老倌们的演出,进一步自我提升。最后,八和更有幸邀请了广东粤剧院和来自广东的彭炽权先生、澳门的曾慧女士参与演出,三地精英云集,互相切磋交流,携手为观众献上一台好戏!

我深信透过不同剧种的艺术家交流、观摩和合作,对促进本地粤剧发展有积极性的作用。快将开幕的西九戏曲中心,将会是一个平台、一个窗口,向世界各地观众展演高质素的戏曲节目,加上已打出品牌名堂的康文署「中国戏曲节」、「香港艺术节」等,每年均会邀请不少戏曲团体到港演出,相信香港将会成为展演优秀中国戏曲的大本营。我们粤剧界更要自强,先在我们的主场-香港,制作更多好戏,然后将粤剧推广到不同地方,发扬光大。交流是双向的,我们的艺术家和剧团也应该多到不同地区演出,让各地的观众多了解粤剧和我们的文化艺术。因此,八和在过去两年多次带领演员到不同城巿交流,包括拜访杭州、重庆、成都、北京、台北等不同地方的戏曲剧团,参与演员均表示获益良多。我衷心希望国家、香港政府和各省、巿政府,能够透过不同的资助机制和渠道,多安排交流演出,甚至组织专题的交流讲座、研讨会,让不同地方的艺术工作者和民众互相认识、理解及欣赏,在促进全国剧种的交流、文化艺术发展的同时,亦共同建设更和谐和昌盛的国家。

「经典粤剧庆回归」能够顺利献演,除了台前幕后超过二百名同业的努力外,演出统筹小组的成员:李奇峰、李龙、阮兆辉、新剑郎、龙贯天和罗家英也为了是次演出花尽心思。在此也多谢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邀请八和统筹及制作是次演出,没有了政府支持,单靠业界的力量,这么庞大而具意义的制作根本无法实现。最后,还要多谢各位入场的观众,是您们以实际行动支持粤剧,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延续下去。

香港八和会馆主席
汪明荃博士

香港八和会馆 — 经典粤剧庆回归
《观音得道》、《香花山大贺寿》

粤剧音乐


如何重构经典粤剧的音乐

香港八和会馆上演《观音得道》及《香花山大贺寿》全剧,音乐方面,负责「重构」(尤其「香花山」部份)的我们(罗家英与高润鸿),希望凭借自身梨园世家的背景, 及多载的演出资历,尽力「重构」,让一些沧海遗珠,再次发光发亮。

重构「遗珠」唱段
由于传统剧目里,一些曲牌子经历岁月刻蚀,部份几近失传。在承传的大前提下,我们不惜扒砖挖土般,在尘封的土壤中,重构他们的原貌 — 其中〈九转〉、〈梁洲序〉及〈三春锦〉原有「曲肉」(即曲词),却被遗忘了— 我们在「重构」后,指导演员唱出,并注重其曲词节奏及韵味。

专用牌子
「香花山」的「八仙贺寿」有别于《碧天贺寿》,我们必须吹奏「香花山」专用的〈新水令〉;我们亦重视协调并规范每一位仙人上场及所应用的音乐/ 锣鼓节奏点。又, 四海龙王首次上场时的两段专用牌子,近年只应用其中一段,另一段几近遗忘;就此我们会恢复两段专用牌子,作龙王上场及入场之用。其他如悟空上场前,观音偕众仙饮宴的段落,早被省减,我们恢复并沿用原来专用的〈排歌〉;尾段「曹宝大洒金钱」, 我们复用其专用并较长的牌子〈三春锦〉,从曹宝「洒溜」起吹奏至完结为止。

适当的调度
基于现代剧场的演时限制,我们必须作出权衡与调度。又过往乐师有时会随意地选用一些广东牌子,是次,我们会较严谨地依据人物身份选用合适的牌子。首先,于三圣母的首次上场段落,我们弃用部份资料显示、较简单的〈帅牌〉,改用较隆重的〈小开门〉来衬托三圣母的尊贵身份。在众仙汇合前去拜寿的段落,今天的程式走位有所省减,这次恢复原貌后,我们曾经想用〈排队队〉去应付需时较长的走位,唯是后来我们认为〈排队队〉乃著名例戏《玉皇登殿》专用;最后决定取已故名家高根先生的设计 —〈风入松〉、接〈朱奴儿〉、再接〈大尾声〉。为节省演时,于「摆花」及「大头佛」的段落,我们会作出简化(省略重复程式)。又安排众仙一同到贺观音(不会分别上场),我们会借取原本八仙拜寿专用的〈梁洲序〉,予众仙顺序上前拜寿时使用,节省个别仙人分开上场及拜寿的重复程式。

罗家英、高润鸿 (谢晓莹代录)

香港八和会馆 — 经典粤剧庆回归
《观音得道》、《香花山大贺寿》

粤剧《香花山大贺寿》曲文校注及标点


校注说明:
1. 为保持原貌,主要改正错别字及文义不通之处。
2. 结合是次音乐领导高润鸿师傅对演出效果的考量。
3. 参校本见各曲的简述。

高润鸿藏本【九转】
此曲是从另一出粤剧例戏(例演的仪式性短剧)《八仙贺寿》(又称《碧天贺寿》)借用过来的, 由八仙唱出,述说平素修练内丹功,又炼制长生不老之药,要离开居处蓬莱岛,向观音祝寿, 并准备在观音的寿筵上呈献非比寻常之物,一路上腾云驾雾。校注参照黄滔(1913-2015) 《碧天贺寿》记谱本。


九转还丹长生草,
待等离蓬岛,
筵前献异毫。
光彩云霞离分1
祥云其霭霭2
青霄真个3是光彩,
如年少。


1 高氏藏本作「立分」,文义不通,据黄滔《碧天贺寿》记谱本校订为「离分」,聚合之后离散的意思。光彩云霞散后, 现出祥云。
2 高氏藏本作「余霭」,文义不通,应是「霭霭」之误。晋.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蒙蒙时雨。」
3 高氏藏本作「真果」,应是「真个」(或「真个」)之误。


高润鸿藏本【梁洲序】
此曲为八仙向观音祝寿时唱出,其中虽有不解之处,但仍可掌握大意。首句祝观音长寿如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屋又添一筹,继而举杯、欢醉,其后提及神仙的生活,对照福禄难料的人间,终以祝寿词作结。


筹添海屋,
呼传嵩高保护长庚星照。
霞觞4高捧,
醉颓舞彩班,
僚慰5酌杯6转。
日月壶里乾坤,
恰似浑忘老金丹姹女7耶,
偏笑,偏笑8
恰似驾凤乘鸾蓬莱岛。
人间福辏谁能料,
今朝玉旨来封诰。
惟愿千百岁,
巩固高。


4 高氏藏本作「遐觞」,应是「霞觞」之误。宋.杨万里《宿庐山栖贤寺示如清长老》:「方丈祝融抹轻黛,羣仙遥劝九霞觞。」
5 高氏藏本作「潦慰」,应是「僚慰」之误。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烧尾》:「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 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
6 高氏藏本作「勺杯」,应是「酌杯」(或「酌杯」)之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0 回:「次日,又有人请去酌杯。」
7 高氏藏本作「姹姥」,文义不通,应是「姹女」之误。道家炼丹,称水银为姹女。一般与「婴儿」合用,「婴儿」指的是「铅」,为道教外丹的术语。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9 回:「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8 高氏藏本作「遍笑」,文义不通,应是「偏笑」之误。


高润鸿藏打鼓胡燊授本【三春锦】
此曲见于明、清至民初的民间目连戏及宫廷节令戏的刊本及抄本,出自安徽、江苏、湖南各省, 以及清宫内廷。目连戏演目连救母的故事,此故事最早见于佛家经典。明人郑之珍(1518-1595) 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编成《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郑本」目连戏一经产生, 便在各地广为流传。目连戏在清代进入宫廷。粤班乐师胡燊授本(下称「胡本」)的曲文与上述刊本及抄本基本一致。此曲于开大寿桃时唱,大意是概叹世人为了追逐名利,受尽折磨, 奉劝世人念佛修行,及早觉悟。曲终前众仙再祝观音与天地同寿。校注参照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长乐郑氏藏明万历七年(1579)刊本。


觑天地似9一轮空磨10
把世人终终日挨摩11
那后来的添上一番,
先进的尽皆没了。
笑世人个个个个心高,
都为着薄利虚名12
受尽了劳碌奔波。
惟有13那张子房见出见出尘嚣14
从着那赤松子一心去学道15
笑韩侯倚着十大功劳,
到了走狗烹时悔恨何不早16
尚有那昏迷的斗勇争强17
恋酒贪花18
不可,不可!
又只见世上人有百年快乐19
只当得我仙曹片时儿欢笑20
闲来时悔何不早把禅经参着21
心经念着,
波罗,波罗22
只听得23云端仙乐,
金罄齐敲24
又听得鹦哥25演摩诃,
山鸟和波罗,
坦哆,摩诃唎啰,
唎啰娑婆,娑婆26
离了皇宫,离了皇宫27
历尽勤劳方成佛果28

杨柳枝,洒甘露,
济众生,除热恼29
信吾的乐土逍遥,
不信的冤孽难逃。
岂不闻善恶到头终有报,
好一似蜂儿酿蜜30
蚕儿作茧31,蛾儿扑火。
劝世人早早回头,
好念几句弥陀,
百年后逍遥快乐,逍遥快乐。
菩提树花开满梢32
四季长春,万年不老。
日照朵朵灿霞光33
阵阵香风来渺渺34
齐祝祷35
寿算千千,福海滔滔。
寿算千千,福海滔滔。
香山会上春光好36
恭祝荣华增寿考。
愿与乾坤永不老。


9 「胡本」没有「似」,据郑本按文义补上。
10 据郑本,首句至「劳碌奔波」由观音唱。
11 胡本作「捱磨」,郑本作「挨摩」。「挨」与「捱」均含遭受之意。「摩」,古同「磨」。两者文义相通,音乐领 导高润鸿师傅希望据郑本修改,取其古意之趣。
12 胡本作「夺利争名」,据郑本校订为「薄利虚名」。后者以「薄」、「虚」形容名、利,更显得没有必要为此「劳 碌奔波」。
13 胡本作「为有」,应是「惟有」之误。据郑本,从下一句起至「悔何不早」由王母唱。
14 胡本作「现出尘嚣」,应是「见出尘嚣」之误。见地高于尘世间的人的意思。
15 传说张良(字子房,卒于公元前186)跟从赤松子学道。胡本作「重有那赤松子一心去学道」,据郑本改为「从着 那赤松子一心去学道」。
16 胡本作「反触了罪究,反视片时欢笑」。现据典故按郑本校订为「到走狗烹时悔恨何不早」。
17 据郑本,由此句起至「不可,不可!」由观音唱。
18 胡本作「为酒贪花」,文义不通,现据郑本校订为「恋酒贪花」。
19 据郑本,由此句起至「片时儿欢笑」由王母唱。
20 胡本作「怎知到仙曹」,文义不通。据郑本校订为「只当得我仙曹片时儿欢笑」。
21 据郑本,由此句至「心经……」由观音唱。
22 据郑本,由此句至「娑婆」合唱。
23 胡本作「又只见云端仙乐」,文义不通。现据郑本校订为「只听得云端仙乐」。
24 胡本作「鼓」,依郑本校订为「敲」,使罄发出声响的动作一般以「敲」形容。
25 胡本作「莺哥」,应是「鹦哥」之误。
26 「鹦哥」之后都是梵语音译,郑本的「摩诃」、「波罗」「坦哆〔怛多〕」、「唎啰」、「娑婆」都是汉译佛经常用的字词。胡本作「莺哥也呵,呾多和着波罗,呾多,唦哩啰,吤哩婆呵婆呵婆」,未见于汉译佛经。此处据郑本校订。
27 据郑本,由此句至「百年后……」由观音唱。
28 胡本作「正果」,郑本作「佛果」。观音为了普渡众生而不愿留在佛的位阶,选择回返尘世,可称「成佛果」,因已修到这个境地。下文的杨枝、甘露即寓意观音垂爱众生、救苦救难。此处从郑本。
29 「热恼」即焦灼苦恼,语出《华严经》,胡本作「孽障」,此处从郑本。
30 胡本作「养蜜」,应是「酿蜜」之误。
31 胡本作「成茧」,应是「作茧」之误。
32 据郑本,此句以下为另一曲牌【醉翁子】。由此句起合唱至曲终。
33 胡本作「祥光」,应是「霞光」之误。霞光是日光照射在云霞上所反映出来的光彩。
34 郑本作「阵阵香风来渺渺」,胡本脱落「来渺渺」三字。前一句「日照朵朵灿霞光」是七字句,因此据郑本补回后三字,成一对七字偶句。
35 胡本作「齐祝高」,文义不通,应是「齐祝祷」之误。另胡本、郑本均是重句,高润鸿师傅从音乐效果考量,只 唱一次。以下祷文:「寿算千千,福海滔滔」才唱重句。
36 胡本作「香山五老齐来到」,然《香花山大贺寿》并无出现「香山五老」等人物。据郑本校订为「香山会上春光好」。郑本从此句起为【尾声】。


校注及标点:林万仪
翻译:黄紫蓝

香港八和会馆 — 经典粤剧庆回归
《观音得道》、《香花山大贺寿》

票务详情

 

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6月30日及7月2日 (五及日) 晚上7:30
7月1日 (六) 下午2:30


舞台

price color 1$450 price color 2$350 price color 3$250 price color 4$150

 

 

 

附中英文字幕
附设其他延伸活动,详情请参阅延伸活动版面
每场节目长约3小时,包括中场休息15分钟

节目查询︰2268 7325
票务查询︰3761 6661
信用卡电话购票︰2111 5999
网上购票︰www.urbtix.hk

按此浏览有关购票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