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香港品牌形象 - 亞洲國際都會
GovHK 香港政府一站通 簡體版 English
搜尋 聯絡我們

舞台演出

台灣唐美雲歌仔戲團

歌仔戲源於早期福建,漳州移民把「歌仔」小調帶往台灣宜蘭,與當地流傳的「歌仔」和「車鼓」融合發展,成為「本地歌仔」。初期是隨廟會陣頭遊行表演的歌舞型態「落地掃」小戲,以本嗓發音、台語唱唸。其後吸收四平戲、梨園戲、高甲戲、亂彈(北管戲)、潮戲等表演藝術,登上廟台(「外台」)成為酬神戲曲。後又吸收綜合性較高的京劇元素,進入「內台」城市劇場演出,發展為完整的大戲形式。

唐美雲歌仔戲團是目前台灣最優秀的歌仔戲劇團之一,擁有強大的演員陣容。唐美雲出身自歌仔戲世家,扮相俊美、唱做俱佳,《龍鳳情緣》中難得以武生行當演出,劇目歷演不衰。《添燈記》內容探討人性的渴望、掙扎與妥協,用喜劇方式呈現沉重主題,讓演員演得投入、觀眾看得過癮。

23/6 (星期六)

《龍鳯情緣》

久居深宮的靈鳳公主與宮女月菱偷取腰牌,喬扮男裝出宮遊玩。行至山間,公主腳傷,獵夫歐靖龍將二人帶回家中養傷;靈鳳公主暗示靖龍上京赴考,以期能招為駙馬;靖龍母因見月菱對女紅甚是熟練,識破主僕二人為女兒身。皇后思女成病,皇上下令尋女,公主無奈只好留書回宮;靖龍赴京趕考,待見有緣人。靖龍高中文武雙狀元,皇上欽賜與公主婚配。二人均心有所屬,以為娶(嫁)非所愛,洞房之夜,互相捉弄,以求退婚。經過一番周旋,得悉前緣,有情人終成眷屬。

《龍鳯情緣》創作於二○○○年,及至今日,舞台上集合師生、姊妹等老中青三代同台,別具意義。全劇以抵抗封建教條的思維貫穿,加上令人痴醉的唱腔,成為久演不衰的戲寶。

主演:唐美雲、許秀年、小咪、吳明志

播放影片

24/6 (星期日)

《添燈記》

年輕縣官郭志寬與妻子玉蓮恩愛非常,但婚後三年未能得子。寡母迫志寬休妻再娶。志寬不忍,到廟上許願求子,巧遇一對懷抱初生兒的盲啞夫婦,一念之下知法犯法地偷偷抱走嬰兒。志寬夫婦從此陷入一連串的編謊、圓謊,步步為營。及後,表弟周坤告知志寬乞丐失子悲傷之事,志寬內心自責,最終歸還嬰兒。

《添燈記》是唐美雲自導自演的第一齣大戲,劇名「添燈」乃取台語「添丁」的諧音,是「一齣讓演的人投入、看的人過癮的戲」。由唐美雲、許秀年、小咪的金三組合角,帶領觀眾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探討人性的渴望、掙扎與妥協。

主演:唐美雲、許秀年、小咪、林芳儀

播放影片

主要演員

唐美雲
出生於歌仔戲世家,父親蔣武童被譽為「戲狀元」,母親是名角唐豔秋。唐美雲十五歲第一次登台,二十二歲成為當家小生,經歷外台(野台)、電視、內台(劇院)等不同形式的演出。對各種角色都能恰如其分,拿捏適當,尤擅小生、老生、三花;其唱、做、唸、打、表扎實,被譽為「精緻歌仔戲的希望」。曾連續兩屆榮獲地方戲劇比賽最佳小生獎,二○一○年以《蝴蝶之戀》榮獲中國藝術節文華獎演員獎。
許秀年
出身自台灣第一所歌仔戲科班「拱樂社歌仔戲補習班」,五歲即以童星之姿參與拱樂社戲劇演出。其功底扎實,經歷內台(劇院)、電影、電視等各種形式的歌仔戲演出。在電視歌仔戲興盛時期,被譽為觀眾心目中「永遠的娘子」。近年演出以舞台歌仔戲為主。
小 咪
出身於歌仔戲家庭,十四歲加入藝霞歌舞團,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已紅極一時,成為台柱,名揚東南亞。其舞台功底深厚,演譯生、旦、丑各種行當,皆活靈活現。
林芳儀
畢業於台灣戲曲學院,工小生,是唐美雲歌仔戲團的新生代演員。在校期間,曾隨校赴金門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地表演傳統戲曲及參與各劇團演出。代表劇目有《錯魂記》、《添燈記》、《榮華富貴》、《打金枝》、《西廂記》等。
吳明志
京劇武行出身,近年轉往歌仔戲領域發展,其渾實清亮的聲腔、扎實不馬虎的舞台功力,廣受觀眾注目。代表劇目有《大願千秋》、《蝴蝶之戀》、《黃虎印》、《范蠡獻西施》、《風流才子唐伯虎》等。

23-24/6 星期六至日 晚上7:30pm
葵青劇院演藝廳
$240 $180 $140 $100
 
  • 附中英文字幕
  • 附設其他延伸活動,詳情請參閱延伸活動版面
  • 每場演出長約2小時30分鐘,包括中場休息15分鐘

 

© 版權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