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  甲子四折《平贵别窑》 裴艳玲越剧四大小生流派汇演  《狸猫换太子•拷打寇珠》  吴凤花越剧四大小生流派汇演  《何文秀•桑园访妻、哭牌算命》  赵志刚越剧四大小生流派汇演  《红楼梦•焚稿、哭灵》  张小君越剧四大小生流派汇演  《珍珠塔•方卿前见姑》  徐标新新编粤剧《搜证雪冤》  李龙新编粤剧《搜证雪冤》  龙贯天新编粤剧《搜证雪冤》  王超群「岭南余韵」八大曲选演  阮兆辉、罗家英、廖国森 (左至右)浙江永嘉昆剧团  《张协状元》  林媚媚 (中)云南省滇剧院  《杨门女将•出征》  王玉珍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  《陈三五娘》  曾静萍 广东海丰县白字戏剧团  《金叶菊》  余锦程 (中)河南豫剧院二团  《清风亭上》  李树建 (左)、柏青 (右)京昆剧场  《武松与潘金莲》  邓宛霞 (左)、侯少奎 (右)京昆剧场  《长生殿•惊变、埋玉》  蔡正仁

%E5%AF%BC%E8%B5%8F%E8%AE%B2%E5%BA%A7

5月9日 (五)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楼4楼2号会议室

寻探云南访滇剧

云南地处西南,文物丰盛。省内剧种也不算少,当中最大型者是滇剧。这个剧种其实是由三个独立的声腔组成。其一是源自秦腔的丝弦,其二是来自汉调的襄阳,其三是从徽调移植的胡琴。这三种声腔与云南本土语音及戏曲混合後卓然独立,自成一家。且让我们一一探索,畅游其间。

讲者: 尘纾 (资深剧评人)
  • 粤语主讲
  • 免费入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5月16日 (五)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楼4楼1号会议室

从温州杂剧到永嘉昆曲 — 永嘉戏文的生命历程

中国戏曲勃兴於宋元时期,南戏文在元明之际崛起,在明代大放异彩,由温州杂剧(亦称永嘉戏文)传播到江南各地,而使南曲得以发展成各种声腔。元明以来,南戏文剧本蔚为大观,有《张协状元》丶《拜月亭》丶《琵琶记》丶《浣纱记》等。昆曲在南戏系统中独树一帜,不但受文人雅士推崇,而且影响各地曲唱。永嘉昆曲即是昆曲传回温州地区,又与原本的地方南戏文结合的结果,在曲调唱腔及演艺方式上都有特色,而且保存了许多早期南戏的演艺风格,呈现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轨迹。

讲者: 郑培凯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
  • 普通话主讲
  • 免费入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5月23日 (五)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楼4楼1号会议室

在香港看海丰白字戏∶从村社祭祀到剧院观摩

先从白字戏与香港福(鹤)佬社羣的关系说起。继以简要的说明,配合录像及幻灯片,让观众透过直观感受,了解白字戏的演出习俗,表演艺术,以及音乐特色。例子兼及仪式性及娱乐性的剧目,藉此展示白字戏从神功场合到剧院的面貌,为观赏来自海丰县的白字戏提供基本的背景知识。

讲者: 李小良 (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丶《中国戏曲志•香港卷》主编)
林万仪 (香港岭南大学群芳文化研究及发展部副研究员丶《中国戏曲志•香港卷》副主编)
  • 粤语主讲
  • 免费入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5月30日 (五)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楼4楼1号会议室

漫谈戏曲活化石 — 福建梨园戏

福建梨园戏自宋元时期出现,至今约八百年的历史,分为上路丶下南丶小梨园三大流派,各有特色,并积累了深厚的历史丶文化丶美学底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梨园戏仍保存着不少自宋元以传的南戏剧目丶乐曲丶表演程式,珍贵非常。透过梨园戏,我们可一窥古代戏曲高雅精致的艺术风貌。

讲者: 王韦民 (香港中国艺术推广中心艺术总监)
  • 普通话主讲
  • 免费入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额满即止
6月6日 (五)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楼4楼1号会议室

遨游河南赏豫剧

前称河南梆子的豫剧,是省内流布范围最广的剧种,但并非土产,而是从西北梆子移植过来。梆子戏自明朝流入河南时,由於省内区域广阔,语音有异,因而形成不同流派的唱法,当中以豫东调及豫西调流播较广。整体而言,豫剧重唱不重打。且让我们细意品尝豫剧的唱功美。

讲者: 尘纾
  • 粤语主讲
  • 免费入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额满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