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時間的長河裏,中國戲曲藝術不斷發展,積累無數表演藝術家的心血。中國戲曲節有幸與一眾卓越表演藝術家同路而行,把他們千錘百鍊的成果,呈現在香港的舞台。邁進第十年,戲曲節不忘初心,為戲迷精心挑選大江南北優秀的劇種劇目,呈獻博大精深的戲曲藝術。

今年戲曲節與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合辦部分節目,包括在大劇院上演的開幕節目以及江蘇省崑劇院的演出。茶館劇場則上演曲藝節目「廣東四合院 」及京崑劇場與山東省京劇院。相信這些全新的演出場地會為戲迷帶來另一番體驗。

開幕節目為「京劇南北名家薈萃」,中國國家京劇院與上海京劇院各演三場。首三場由京劇界黃金搭檔于魁智及李勝素領銜演出,第一場《野豬林 》更特別邀得著名花臉楊赤參演,三大名角同台演出,相得益彰。後三場分別為余派女老生王珮瑜演出的清末老戲《硃砂痣》,梅派青衣史依弘演出膾炙人口的《玉堂春》,以及上海京劇院壓軸演出的經典海派作品《七俠五義》。

江蘇省崑劇院人才輩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崑曲代表性傳承人兼梅花獎得主石小梅、胡錦芳、張寄蝶三位老藝術家,將聯同另外兩位梅花獎得主孔愛萍及李鴻良帶來全本《風箏誤》及兩場折子戲專場,實在不容錯過。

越劇流派紛呈、各具特色,是次演出匯聚上海越劇院多位著名梅花獎得主兼國家一級演員,包括副院長錢惠麗、一團團長方亞芬、章瑞虹、單仰萍及王志萍。不同流派當家演員聚首,演繹經典劇目《西廂記》、《孟麗君》、《西園記》及《孔雀東南飛》,星光熠熠,精彩可期。

中國地方戲曲繁花似錦,別有韻味。今年戲曲節為戲迷帶來風格迥異但各具魅力的梨園戲及甌劇。梨園戲是中國現存其中一個古老劇種,充滿古南戲的淳厚色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梨園戲代表性傳承人曾靜萍,與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復排幾近失傳的《朱買臣(殘本)》,致力保留其原始風貌,務求重現八百年前古南戲的深厚文化底蘊。此外,甌劇現今兩位領軍人物梅花獎得主方汝將及國家一級演員蔡曉秋,將會率領浙江省温州市甌劇藝術研究院演出《白蛇傳》、《殺狗記》及《高機與吳三春》全劇,演出文武兼備、細膩獨特,定能為觀眾帶一場視聽盛宴。

「廣東四合院」概念源於四合院建築,寓意將大八音、說唱、廣東音樂及古腔粤曲四種廣東民間表演藝術共冶一爐,由資深紅伶阮兆輝、中樂演奏家余少華擔綱演出,另有多位曲藝名家參與,合力弘揚廣東音樂藝術。另外,京崑劇場鄧宛霞再度夥拍著名崑劇名家蔡正仁及陸永昌,在茶館劇場上演多齣經典折子戲。場地設計別具特色,能拉近台上台下的距離,讓觀眾深刻感受藝術家的風采。

適逢粤劇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十周年,戲曲節特別上演新劍郎編劇兼主演的《媚香留情》。資深老倌帶領粤劇新秀傾力演出,代代相傳,薪火不滅。

一如以往,除精彩舞台演出外,戲曲節還會舉行講座、戲曲電影欣賞、藝人談及展覽等多項延伸活動,希望不論台前幕後,都能讓觀眾感受到戲曲文化的獨有魅力。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文化節目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