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京劇藝術研究院  甲子四折《平貴別窰》 裴艷玲越劇四大小生流派匯演  《狸貓換太子 • 拷打寇珠》  吳鳳花越劇四大小生流派匯演  《何文秀 • 桑園訪妻、哭牌算命》  趙志剛越劇四大小生流派匯演  《紅樓夢 • 焚稿、哭靈》  張小君越劇四大小生流派匯演  《珍珠塔 • 方卿前見姑》  徐標新新編粤劇《搜證雪冤》  李龍新編粤劇《搜證雪冤》  龍貫天新編粤劇《搜證雪冤》  王超群「嶺南餘韻」八大曲選段  阮兆輝、羅家英、廖國森 (左至右)浙江永嘉崑劇團  《張協狀元》  林媚媚 (中)雲南省滇劇院  《楊門女將 • 出征》  王玉珍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陳三五娘》  曾靜萍 廣東海豐縣白字戲劇團  《金葉菊》  余錦程 (中)河南豫劇院二團  《清風亭上》  李樹建 (左)、柏青 (右)京崑劇場  《武松與潘金蓮》  鄧宛霞 (左)、侯少奎 (右)京崑劇場  《長生殿 • 驚變、埋玉》  蔡正仁

%E5%B0%8E%E8%B3%9E%E8%AC%9B%E5%BA%A7

5月9日 (五)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4樓2號會議室

尋探雲南訪滇劇

雲南地處西南,文物豐盛。省內劇種也不算少,當中最大型者是滇劇。這個劇種其實是由三個獨立的聲腔組成。其一是源自秦腔的絲弦,其二是來自漢調的襄陽,其三是從徽調移植的胡琴。這三種聲腔與雲南本土語音及戲曲混合後卓然獨立,自成一家。且讓我們一一探索,暢遊其間。

講者: 塵紓 (資深劇評人)
  • 粤語主講
  •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5月16日 (五)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4樓1號會議室

從溫州雜劇到永嘉崑曲 — 永嘉戲文的生命歷程

中國戲曲勃興於宋元時期,南戲文在元明之際崛起,在明代大放異彩,由溫州雜劇(亦稱永嘉戲文)傳播到江南各地,而使南曲得以發展成各種聲腔。元明以來,南戲文劇本蔚為大觀,有《張協狀元》、《拜月亭》、《琵琶記》、《浣紗記》等。崑曲在南戲系統中獨樹一幟,不但受文人雅士推崇,而且影響各地曲唱。永嘉崑曲即是崑曲傳回溫州地區,又與原本的地方南戲文結合的結果,在曲調唱腔及演藝方式上都有特色,而且保存了許多早期南戲的演藝風格,呈現了中國戲曲發展的歷史軌跡。

講者: 鄭培凱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客座教授)
  • 普通話主講
  •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5月23日 (五)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4樓1號會議室

在香港看海豐白字戲︰從村社祭祀到劇院觀摩

先從白字戲與香港福(鶴)佬社羣的關係說起。繼以簡要的說明,配合錄像及幻燈片,讓觀眾透過直觀感受,了解白字戲的演出習俗,表演藝術,以及音樂特色。例子兼及儀式性及娛樂性的劇目,藉此展示白字戲從神功場合到劇院的面貌,為觀賞來自海豐縣的白字戲提供基本的背景知識。

講者: 李小良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中國戲曲志•香港卷》主編)
林萬儀 (香港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副研究員、《中國戲曲志•香港卷》副主編)
  • 粤語主講
  •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5月30日 (五)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4樓1號會議室

漫談戲曲活化石 — 福建梨園戲

福建梨園戲自宋元時期出現,至今約八百年的歷史,分為上路、下南、小梨園三大流派,各有特色,並積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美學底蘊。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梨園戲仍保存著不少自宋元以傳的南戲劇目、樂曲、表演程式,珍貴非常。透過梨園戲,我們可一窺古代戲曲高雅精緻的藝術風貌。

講者: 王韋民 (香港中國藝術推廣中心藝術總監)
  • 普通話主講
  •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6月6日 (五) 7:30pm

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4樓1號會議室

遨遊河南賞豫劇

前稱河南梆子的豫劇,是省內流佈範圍最廣的劇種,但並非土產,而是從西北梆子移植過來。梆子戲自明朝流入河南時,由於省內區域廣闊,語音有異,因而形成不同流派的唱法,當中以豫東調及豫西調流播較廣。整體而言,豫劇重唱不重打。且讓我們細意品嚐豫劇的唱功美。

講者: 塵紓
  • 粤語主講
  •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